#閑工作 我的荷蘭求職記 履歷怎麼寫 好用履歷工具推薦 How I landed a job in the Netherlands and hopped to my ideal job / career.
這篇會簡單介紹我自己是如何在碩士2018年畢業後,找到在荷蘭的第一份工作、在2019-2023年間換過兩次工作以及轉職,還有在這些過程中我實際運用的求職工具,與強健信心的推薦閱讀。
先來列個時間軸
2018年應該是九月左右,正式收到畢業學位,結束了我在荷蘭兩年的學生身份,進入與簽證分秒必爭的求職過程。
畢業之間我上網查過很多過來人的經驗談,大概知道荷蘭的求職期抓個半年一年都是很正常的事情,雖然每個月都在燒錢讓我非常的焦慮,我還是努力一步步腳踏實地每天做滿求職者的功課。
在對我來說非常難熬又看不見終點的求職路程後,我總算在半年後正式錄取我在荷蘭的第一份工作。約半年後,原公司組織變更,勞動條件調整,原本就有計畫累積足夠經驗後換工作的我更堅定我的決心。
2019年秋天,應徵到同樣是電商營運職務的硬體公司擔任eCommerce opertion specialist 電商營運專員。這份工作我其實很喜歡,也成長了很多,一開始的同事與主管也都天使到不行,我當時的第一個主管更是成為了我對好主管的定義,遺憾的是三年後的職務內容成長有限,公司內部也沒有明確的升遷管道,加上內部組織變動,我最終選擇在下班時間精進求職,找尋更有職涯發展空間的職務。
2023年一月,轉職到軟體科技公司,擔任Service delivery manager 軟體服務經理。
求職期間的我都在幹嘛
求職方面:在LinkedIn、Monster board上面看職缺,針對要投的職務修改履歷,參考別人範本細修履歷與自述,用工具檢視要投的履歷,投履歷,讀求職相關資訊,準備面試。
生活方面:健康吃、每天吃維他命C跟B群,維持運動習慣,規律生活不熬夜
其他:讀荷蘭文
不得不說,求職期間內心的煎熬跟茫然是難以找人傾訴的,尤其是知道自己每一天沒工作就燒一天錢的經濟壓力,更是常常壓得我喘不過氣。儘管知道自己要正向才更能吸引好工作,建立好氣場,面試才會順利,但每週免不了會走烏煙瘴氣的低迷時候。
技術性的注意事項
有幾個技術性的注意事項,規模較大的國際公司多半會有Applicant tracking system (ATS) 以非人工的方式進行初步篩選,因此你上傳的履歷最好是機器能讀的doc.格式,也就是Word檔,並且檔案裡文字內容皆須以文字形式儲存,不推薦PDF或其他不方便機器閱讀的格式。
公司並不會表明自己有沒有再用ATS,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不管投哪家,都用符合ATS的檔案上傳,而且word檔方便修改的特性其實非常方便,畢竟每一份履歷其實都建議要針對投遞職務精修。
底下推薦的Jobscan就有ATS檢查喔。
所以有哪些推薦的工具跟閱讀
LinkedIn 應該不必多說領英的普及度,我雖然前期也有用Monster Board (較多荷語職務),但後來發現通常LinkedIn就涵蓋一切,也比較多國際人才需求,就沒用MB了。
Jobscan 英文履歷健檢工具,你可以貼上求職的job description跟你自己的履歷,這個線上工具就會生成報告,告訴你有哪些地方需要調整,也會幫你檢視格式檔名符不符合ATS要求。
Glassdoor 查職務薪水範圍與公司評價的好網站
LinkedIn Learning 領英家的學習課程網站,主要是英文,有很多關於專業知識的通識課程,也有不少求職技巧與職涯發展的內容 e.g. Job Searching, Career Development.
The 2-hour job search 這是一本手把手一步步教你怎麼執行求職的工具書,我個人覺得有助於緩解求職焦慮,因為這是一個SOP,也能有條理的追蹤你採取的行動,像是履歷投了幾份、有沒有回覆、進入第幾輪面試、預估甚麼時候要發信詢問等等。
最重要的事
上面這些都大大幫助過我,但我認為求職第一階段最重要的還是建立一至二頁讓人留下印象的履歷。荷蘭的履歷習慣放個人照片,也不排斥有個性有創意的版面,當然還是要簡潔好讀為重。再來就是要好好維護更新LinkedIn履歷,通常HR一定會上網找找你的LinkedIn,這時候如果能再次留下好印象何樂而不為?自己在準備面試時也肯定會搜尋HR的LinkedIn甚至是面試官的資料,從公司有沒有在經營LinkedIn跟其發文風格,也都可以略知這家公司軟性的價值。
求職,尤其又在海外求職,肯定是件很焦慮的事情,但記住是你在面試公司,你在找一間能讓你發揮長才的工作,不要委屈自己。
尤其談薪水上大膽一點,不要期待入職後加薪,除非你很有本錢談判,比如你很肯定自己能為公司帶來極高利潤案子筆筆成交賺大錢,不然與其入職後去談加薪10%以上,不如面試時就談一個不委屈的薪水。
這個薪水應該要是涵蓋你一年內成長潛力的薪水,而不是你覺得你現在的現值,最好是入職一年後如果只常規加3%左右你也願意為公司繼續工作的程度。
這篇先聊到這樣,如果有想看甚麼細部的分享,再留言,或到我的IG@hsien.tw.nl跟我說:)
0 留言